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.卷第十》
一日,比丘們心有疑惑,便向佛陀請示:「世尊!為何提婆達多會對您生起極大瞋心,不聽從教化,終至墮落無間地獄,受大火燒身之苦?」佛陀回答:「提婆達多不只今生不受我告誡而造惡,以致遭受猛火燒炙,無法救拔,過去生中也是如此。諸位比丘!諦聽我說過去因緣。
從前有一個都城,國王名叫制底迦。制底迦福報具足,所以國內物產豐饒、國運昌盛,人民過著富足安樂、無所匱乏的生活。因為具足大福德,每當制底迦王就座之時,就有天人捧持寶座,讓他安坐在空中。
制底迦王有一位統理國政的重要大臣,大臣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叫出喜,小兒子叫眾愛。大兒子看見父親處理國事時,有時依循正法治理人民,有時卻違反法度,心中思惟:『我是長子,將來父親過世後,我就會繼承他的職位。到時候,我也難免如父親一般,有時依法行事,有時卻違背法度,如此便造了惡業,必將墮入地獄受苦。既然如此,不如現在出家修行,不是更好嗎?』因此,大兒子至誠懇切地向父親請求出家。父親應允後,他便隨佛出家修行。
後來,這位大臣過世之後,由小兒子繼承父業,也成為國家的重要大臣。他也和父親一般,有時以正法治理人民、有時非法行事。長久下來人民怨聲載道,指責大臣對百姓嚴酷無理。當時,有一位村民在城鎮間往來時,無意中遇見大臣出家修行的兄長。比丘問他:『請問您從哪裡來?』村民說:『我從某城來。』比丘聽見他來自故里,就向他詢問弟弟的近況,村民據實回答:『他做了很多非法之事,對待百姓苛刻嚴酷,大家怨聲載道,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!』比丘對他說:『請您安心地回去,不須憂愁煩惱。我一有時間就會回家鄉開導弟弟,令他實行正法,使人民免除痛苦,生活安樂。』
此人聽聞比丘所說,便回到城中告訴親族大臣的兄長即將回來,此消息展轉流傳到治國大臣的耳中,大臣立刻前往皇宮稟報國王:『我的兄長將來此地。』國王說:『很好!如果他回來,就讓他繼承大臣職位。』大臣說:『我長久以來盡心盡力地效忠陛下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。如果您讓哥哥繼承職位,那我長期以來的效忠,又該怎麼說呢?』國王回答:『我國法律規定由長子繼承父業,不可改變,難道你有其他辦法?』國王思惟片刻後,又對大臣說:『如果你想繼續維持大臣身份,那麼等兄長回來時,你就說:『我年紀比較大。』大臣蒙受國王指示,歡喜而回。
不久,比丘回到故鄉,便來覲見國王。國王和大眾皆起立迎接,唯獨他的弟弟端坐不動。比丘便問:『你是我的弟弟,為何端坐不動,沒有起立迎接我?』大臣回答:『你年紀比較小,我比較大,所以我沒有起立迎接你。如果不相信,我可以證明給你看。我統理國事已久,大王知道我們年紀長幼。我們可以請大王判定方才所言是真是假。』於是比丘向國王請問:『我們兩位誰才是長子?』國王雖知實情,卻故意說妄語:『大臣的年紀比較大,你年紀比較小。』國王的話才剛說完,天人便將他的寶座棄置於地,國王的口中也頓時發出惡臭,四處瀰漫。
比丘見此情景有感而發,便說道:『如果有人打妄語,天人皆會捨棄,口中也會發出惡臭,失去生天之路。大王應當說實語,才能回復如故。
若有人不說誠實語,必定墮落三塗惡道,或是如同水中的魚,招感無舌的果報;或是墮落蛇身,口中生出兩舌。若能得生人道,所在之處會招感久旱不雨或是暴雨不止的災難。若有人不說誠實語,就會如同制底迦王,因造作極重惡業而將墮入無間地獄。』
諸位比丘!這位身為長子的比丘,即是我的過去生;打妄語的制底迦王,就是今生的提婆達多。過去他因為打妄語而招感口出臭氣、天人棄捨的惡報,今生仍然對我起大瞋心,不接受勸告而屢造惡業,因惡業果熟而墮入無間地獄,受無量苦。」
制底迦王因口出妄語,失去天人擁護之福,招感口出臭氣的惡報。而佛陀生生世世口業清淨,不說妄語、惡言,又能以愛語、廣宣正法利益眾生,因而感得梵音聲相,其聲和雅、周遍法界,眾生聞者便生信敬之心,心開意解,消除煩惱。佛弟子應當向佛學習,所有言說誠實無欺,並以正語來廣結善緣、宣揚佛法,如此能得自利利他之無量功德福報。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/comments
在忙碌的生活中,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,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;所以「僧敲月下門」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,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。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!歡迎您訂閱與分享
《雜阿含經.卷第二十四》
佛陀曾有一段時間遊化至跋祇國,淨住鞞舍離的菴羅園中。
當時,菴羅女聽說世尊於菴羅園淨住說法,便裝飾穿戴得十分莊嚴,乘車出鞞舍離城外,至世尊所在的林園,想要供養佛。當她抵達菴羅園門口,下車徒步走入,遠遠的就看見眾人圍繞著世尊,專注聆聽法音。
世尊遙見菴羅女走來,隨即向在座的比丘們開示:「諸位比丘!當精勤攝心,保持正念正智。現前有菴羅女來請法的因緣,藉此告誡諸位:比丘應當如何精勤攝心、如何安住?」
「比丘對於已生起之惡念及不善法,應當發起精進勇銳之心,專念修持種種方便法門,速求斷除;對於未嘗生起的惡念、不善法,應當戒慎觀照,不令生起;對於未能生起之善法,則應發大願心,令其速能成就;對於已經生起之善法,恆當憶持,不令忘失,精益求精,使其更臻圓滿……,如此斷惡修善、勤修不懈,以種種方便止觀、回互用功,即是比丘精勤攝心、安住之道。」
世尊更進一步教示:「比丘如何具足正智?若比丘行止進退之間,隨時以智慧心,覺照自身威儀,凡瞻前顧後,或彎腰、起身、俯首、仰望之細行,乃至搭衣持鉢、行住坐臥、眠寤語默……動靜之間,皆能隨順清淨覺性,保持智慧觀照,去除妄想執著,如是安住用功,能具足正智。」
「比丘如何具足正念?若比丘精勤不懈,修行方便止觀法門─「身念處觀」,繫心觀想自身種種不淨,以正智正念,調伏對色身之執著,乃至世間飲食男女的貪染愛欲;進而更微細諦觀,思惟「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」等法門,了知「受、心、法」等種種法執,亦虛妄不實,以正智正念,調伏世間憂悲苦惱,如是修持安住,比丘便能具足正念。
「希望大眾都能勤修攝心之法,保持正智正念。藉著菴羅女來供養請法的因緣,告誡大眾隨緣安住用功。」語落,菴羅女已經來到世尊法座前方,五體投地,頂禮佛足,退坐於一側。
世尊即為菴羅女開示種種法要,教導、勸修,令其生起敬信歡喜。菴羅女默默領受法語甘露,安住法喜之中。隨後,菴羅女整肅儀容,恭敬頂禮佛陀,合掌祈願:「懇請世尊與諸大比丘,明日接受弟子至誠供養午齋。」
世尊默然慈允應供,菴羅女歡喜地再次頂禮佛足,告假歸家,著手精心營設美味佳餚,布置床座,恭迎如來前來應供。
翌日上午,菴羅女派人前去禮請佛陀,告知:「應供的時刻到了!」世尊與諸比丘便隨使者,來到菴羅女的宅舍,庠序就座。菴羅女親自供養各種佳饌。世尊與諸比丘用完齋飯,以水盥掌、漱口、洗缽之後,菴羅女持一小床座,於佛前端坐,恭請佛陀開示法要。
世尊以偈頌歡喜讚歎菴羅女的發心,並祝願其天福受盡,聞法出家,弘化一方:
「施者人愛念,多眾所隨從,名稱日增高,遠近皆悉聞,
處眾常和雅,離慳無所畏。是故智慧施,斷慳永無餘。
上生忉利天,長夜受快樂,盡壽常修德,娛樂難陀園,
百種諸天樂,五欲悅其心。彼於此人間,聞佛所說法,
為善逝弟子,樂彼受化生。」
世尊為菴羅女慈悲開示、教導、勸修,令之信受歡喜,隨即從座而起,安詳而去。
古德云:「百花叢裏過,片葉不沾身。」佛陀藉由菴羅女現前求法的因緣,提示眾比丘當藉境練心,於日用中落實解行,如是堅住正念、隨順覺性,方能真正安住,隨緣度化。
世尊教誡比丘,勤修四正勤、四念處觀,恆以慧觀端正威儀細行,乃至照破色、心等法,內外清淨、一無所著,如是安住,可謂具足「正智正念」。先以善捨惡,後以捨捨善,「上乞佛道,以資慧命;下乞飲食,以資色身」,上求下化,修一切善、度一切眾生,而不執著,如是持之以恆,乃可名為真實僧。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/comments
在忙碌的生活中,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,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;所以「僧敲月下門」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,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。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!歡迎您訂閱與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