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季第九十三集

口出臭氣的國王
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.卷第十》
一日,比丘們心有疑惑,便向佛陀請示:「世尊!為何提婆達多會對您生起極大瞋心,不聽從教化,終至墮落無間地獄,受大火燒身之苦?」佛陀回答:「提婆達多不只今生不受我告誡而造惡,以致遭受猛火燒炙,無法救拔,過去生中也是如此。諸位比丘!諦聽我說過去因緣。
從前有一個都城,國王名叫制底迦。制底迦福報具足,所以國內物產豐饒、國運昌盛,人民過著富足安樂、無所匱乏的生活。因為具足大福德,每當制底迦王就座之時,就有天人捧持寶座,讓他安坐在空中。
制底迦王有一位統理國政的重要大臣,大臣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叫出喜,小兒子叫眾愛。大兒子看見父親處理國事時,有時依循正法治理人民,有時卻違反法度,心中思惟:『我是長子,將來父親過世後,我就會繼承他的職位。到時候,我也難免如父親一般,有時依法行事,有時卻違背法度,如此便造了惡業,必將墮入地獄受苦。既然如此,不如現在出家修行,不是更好嗎?』因此,大兒子至誠懇切地向父親請求出家。父親應允後,他便隨佛出家修行。
後來,這位大臣過世之後,由小兒子繼承父業,也成為國家的重要大臣。他也和父親一般,有時以正法治理人民、有時非法行事。長久下來人民怨聲載道,指責大臣對百姓嚴酷無理。當時,有一位村民在城鎮間往來時,無意中遇見大臣出家修行的兄長。比丘問他:『請問您從哪裡來?』村民說:『我從某城來。』比丘聽見他來自故里,就向他詢問弟弟的近況,村民據實回答:『他做了很多非法之事,對待百姓苛刻嚴酷,大家怨聲載道,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!』比丘對他說:『請您安心地回去,不須憂愁煩惱。我一有時間就會回家鄉開導弟弟,令他實行正法,使人民免除痛苦,生活安樂。』

此人聽聞比丘所說,便回到城中告訴親族大臣的兄長即將回來,此消息展轉流傳到治國大臣的耳中,大臣立刻前往皇宮稟報國王:『我的兄長將來此地。』國王說:『很好!如果他回來,就讓他繼承大臣職位。』大臣說:『我長久以來盡心盡力地效忠陛下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。如果您讓哥哥繼承職位,那我長期以來的效忠,又該怎麼說呢?』國王回答:『我國法律規定由長子繼承父業,不可改變,難道你有其他辦法?』國王思惟片刻後,又對大臣說:『如果你想繼續維持大臣身份,那麼等兄長回來時,你就說:『我年紀比較大。』大臣蒙受國王指示,歡喜而回。
不久,比丘回到故鄉,便來覲見國王。國王和大眾皆起立迎接,唯獨他的弟弟端坐不動。比丘便問:『你是我的弟弟,為何端坐不動,沒有起立迎接我?』大臣回答:『你年紀比較小,我比較大,所以我沒有起立迎接你。如果不相信,我可以證明給你看。我統理國事已久,大王知道我們年紀長幼。我們可以請大王判定方才所言是真是假。』於是比丘向國王請問:『我們兩位誰才是長子?』國王雖知實情,卻故意說妄語:『大臣的年紀比較大,你年紀比較小。』國王的話才剛說完,天人便將他的寶座棄置於地,國王的口中也頓時發出惡臭,四處瀰漫。
比丘見此情景有感而發,便說道:『如果有人打妄語,天人皆會捨棄,口中也會發出惡臭,失去生天之路。大王應當說實語,才能回復如故。
若有人不說誠實語,必定墮落三塗惡道,或是如同水中的魚,招感無舌的果報;或是墮落蛇身,口中生出兩舌。若能得生人道,所在之處會招感久旱不雨或是暴雨不止的災難。若有人不說誠實語,就會如同制底迦王,因造作極重惡業而將墮入無間地獄。』

諸位比丘!這位身為長子的比丘,即是我的過去生;打妄語的制底迦王,就是今生的提婆達多。過去他因為打妄語而招感口出臭氣、天人棄捨的惡報,今生仍然對我起大瞋心,不接受勸告而屢造惡業,因惡業果熟而墮入無間地獄,受無量苦。」
制底迦王因口出妄語,失去天人擁護之福,招感口出臭氣的惡報。而佛陀生生世世口業清淨,不說妄語、惡言,又能以愛語、廣宣正法利益眾生,因而感得梵音聲相,其聲和雅、周遍法界,眾生聞者便生信敬之心,心開意解,消除煩惱。佛弟子應當向佛學習,所有言說誠實無欺,並以正語來廣結善緣、宣揚佛法,如此能得自利利他之無量功德福報。


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
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/comments
在忙碌的生活中,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,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;所以「僧敲月下門」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,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。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!歡迎您訂閱與分享

2024-11-18
10:15
comments
No Rating

金色王施飯獲福

《金色王經》
 過去,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,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隨在旁,有眾多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、諸王、百官大臣等,皆來護持供養,供應日用所需,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等供養,非常豐厚,但是世尊不貪染、不愛著;對天、人、魔王、梵天、沙門、婆羅門等,都能應機演說正法,具足初善、中善、後善,義理深遠,言語調柔,具清淨梵行之相。
一日,世尊告訴諸比丘:「假如眾生能知布施、布施的果報,即使是微薄的食物,都能先布施他人而不自己食用,捨離慳嫉則能布施。相反地,假如眾生不知布施、布施的果報,即使是少分的食物,也不肯用來布施他人,只留與自己食用,那是因為慳嫉而不能布施。
以前有位國王名叫「金色」,身相端正,具足三十相好,成就妙勝的色身。金色王非常富樂,真珠、珊瑚、金銀等財寶不計其數,欄廐裡更有數不清的象馬牛群。金色王住在饒金城,饒金城非常寬廣,東西長約十二由旬,南北有七由旬,城中有五十七億聚落,人民充滿,安隱豐樂。又六萬山川都有大城,每一城都有城主,人民充滿、生活安樂,當時的人壽長達八萬四千歲。金色王有一萬八千名大臣,中宮婇女二萬人,金色王對於擁有的一切,乃至於自己的身體都能布施,無一物不捨。有一天,金色王思惟:『我不應該向商人、人民徵稅。』就召喚百官大臣,告訴他們:『從今以後,人民、商人都免其賦稅。』金色王以此方式治國,全國上下豐衣足食。
某日,天上有惡星出現,有通曉星相與咒術的婆羅門,占卜星相後,趕緊來到王宮向金色王報告:『大王!天上出現不祥之兆,未來十二年間,恐怕天不降雨,大地將一片乾旱。』金色王聽完婆羅門的話後,悲泣說道:『苦啊!我的人民原本物產豐饒,安隱豐樂,沒想到不久之後就將一無所有!』須臾間,金色王停止悲傷,思惟:『富人擁有豐饒的財物、糧食,必能撐過十二年,不會餓死。但是窮人只有微少的財物,糧食不足,他們將如何熬過這十二年?如何存活?』
金色王思考了很久,想到:『我現在應該將所有人民、百官大臣乃至王宮裡的糧食都聚集起來,清點數量,存放在一處穀倉,再計算所有人口的數量,十二年間平均分配給每個人食物,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存活下來。』金色王於是召喚大臣、百官、所有城主來到王宮,勅令大眾:『你們快去把所有的糧食都收集起來,並計算數量。』大臣們立即積聚所有的糧食,計算數量並集中在一處穀倉,然後回報金色王。金色王召來國內善於算數、計劃的人來到王宮,命令他們:『將所收集的糧食,平均分配給每個人。』金色王也以身作則,與人民一起平均分配食物。這樣平安地度過了十一年。但是一個月後,所有的糧食都發放完了,穀倉空虛,只剩下供給金色王一頓的五升飯。但離災旱結束之日,還有十一個月,漸漸傳來有人死於飢餓。
當時,有一位已修四十劫菩薩道的菩薩,來到娑婆世界,在一棵大樹下,結跏趺坐,端身正念。菩薩隨順觀察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生滅,觀此色陰生起、此色陰散滅。又觀受陰、想陰、行陰、識陰都是生起又復散滅;菩薩如是不斷地觀此五陰皆空,不久,照見一切諸法悉皆散滅,證入空性,以此因緣,即時成就緣覺,證辟支佛果,而說偈言:
『因愛故生苦,如是應捨愛,當樂於獨處,猶如犀一角。』
辟支佛想:『我為利益眾生,多行苦行,卻無一眾生獲得我修行的利益。我於今日憐愍眾生,為作利益,應於何人受其飲食供養?』辟支佛已證得天眼通,以天眼普觀饒金城,所有糧食都已用盡,唯有金色王還有五升飯,心想:『我今憐愍金色王,為作利益,當前往受金色王供養。』辟支佛即以神通,如金翅鳥般展翅高飛,飛向金色王宮中,並現其身令人人得見。
此時,金色王與五千大臣在王宮樓上,都遠遠看見辟支佛從空中飛來。其中一位大臣說:『你們快來看!遠處有一隻金翅鳥飛來了。』第二位大臣則說:『不,那不是金翅鳥!是羅剎惡鬼要來吃我們。』金色王聞言,仔細觀察後,說:『那不是金翅鳥,也不是羅剎惡鬼,是仙人憐愍我,特地而來。』
辟支佛頃刻間來到金色王面前,金色王立即起身頂禮辟支佛,並敷設座具,恭請其升座。辟支佛上座後,金色王問:『仙人為什麼會來到我的王宮?』辟支佛說:『我是為了接受您的供養,特地來此。』金色王聽聞後,隨即悲傷涕泣地說:『原本我是那麼富樂,但沒想到現在卻如此貧厄,無一頓美味的飲食可以供養仙人。』
這時有位天女,向金色王說了一偈:
『何法名為苦?所謂貧窮是,何苦最為重?所謂貧窮苦。
死苦與貧苦,二苦等無異,寧當受死苦,不用貧窮生。』
金色王聽了偈語,隨即召來御廚,問:『還有飯嗎?我要供養大仙人。』御廚回答:『大王!所有的糧食都已用完,只剩下供大王食用的最後一頓五升飯。』金色王想:『我若食用這一頓飯,可暫時保存我的命;我若供養給仙人,將很快命盡。』但是,他很快改變想法:『即使我吃了這頓飯,下一頓沒有飯吃,仍然不免一死。仙人清淨持戒,修行善法,既然來到我的王宮,我怎能不供養他食物,讓他空缽而回?』於是金色王告訴身邊的大臣:『你們當隨喜讚歎,這是我最後的布施,願以此善根回向一切人民,自今以後於未來世永斷貧窮。』

金色王發如是大願,便將僅有的一頓飯,虔誠恭敬地奉於辟支佛的缽中。當時,證辟支佛果的聖者都是以身示法而非用口言說,所以,辟支佛接受了金色王的供養後,即以神通飛空而去。金色王與諸大眾皆恭敬合掌、目不轉睛地注視辟支佛,直至辟支佛的身影消失。
金色王告訴大臣們:『你們都回去吧!』大臣們說:『大王快樂時,我們與王共享快樂。現在面臨困厄,我們怎能捨王離去?』金色王聽後,不禁以手拭淚說:『你們各自回到家中,我不忍心看到你們在我宮中飢渴而死。』大臣們聽聞後,都啼泣流淚,頂禮王足,合掌說:『願大王答應我們,明天早晨還能見王最後一面。』
就在此時,接受金色王供養的辟支佛,開始食用五升飯時,東西南北的雲輪開始轉動,涼風吹拂大地,半日之後,天空開始降下種種飯、麨、熟豆、華果、稻米末餅等種種食物。金色王看到這情形,歡喜無比,告訴大臣們:『你們快來看!布施仙人一頓飯,就獲得這樣的果報,相信之後還會有無量的果報。』第二天至第七天,天上又降下胡麻、大豆、小豆、大麥、小麥、稻、梁、米等,之後七日降下奶酪、七日降下油、七日降下錢、七日降下毛氈等種種雜物,又七日降下金、銀,琉璃、琥珀、珊瑚、瑪瑙、硨磲七寶。」
世尊告訴諸比丘:「你們當知,金色王因為布施供養辟支佛食物的因緣,一切人民永斷貧窮。當時的金色王,正是我的前身。諸比丘!你們應善知布施法門,如果眾生知道布施的果報,不論食物多少,都能布施而不先自己食用,就能捨離慳嫉而布施;如果眾生不知布施的果報,即使少量的食物也捨不得布施給他人,這是因為慳嫉,而不能布施。」
此時,世尊說了一偈:
「前作善不善,不失罪福業,親近黠慧者,不失往來業,
聖眾中善語,不失語言業,知恩報恩人,不失所作業,
善業為端正,不善為鄙陋,二業皆有報,必定實得果。」
世尊說此偈後,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、天、龍、夜叉、非人等一切與會大眾,聽聞佛的開示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世間所有的一切,都離不開因緣果報,今生富貴是因過去累世修布施;而貧困則為不知行布施等善業的果報,所以應當勤修布施。布施能捨去慳貪、嫉妒的惡習,幫助眾生度越生死苦海,如經云:「施報如形影,處處與安樂,生死險難中,唯施相隨逐。」再者,布施三寶為最勝福田,如金色王以至誠心、恭敬心、利益眾生的廣大心供養三寶,儘管所施之物非常微薄,當下即是最大的功德。
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
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/comments
在忙碌的生活中,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,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;所以「僧敲月下門」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,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。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!歡迎您訂閱與分享

2024-10-28
15:22
comments
No Rating

老婦善愛慳貪緣

《撰集百緣經.卷第三.授記辟支佛品第三.(二四)老母善愛慳貪緣》
 
佛住錫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,波斯匿王的後宮,有一位年紀老邁,名叫善愛的宮女,她貪得無厭又非常吝嗇,只顧自己吃吃喝喝,捨不得施與他人。

目連尊者很慈悲,想度化慳貪的善愛老婦,於是著衣持缽,以神通力,從地下忽然出現在老婦面前,向她乞食,老婦厭惡地、不願意供養尊者,而自己獨自享用食物。等她吃完,還有一些剩餘的水果,及清洗碗內殘渣的水,老婦不用。

這時目連尊者就向老婦乞討那些殘果及洗食器的水,老婦不耐煩地給了目連尊者。尊者接過這些後,即刻躍升虛空,作十八種神變,促使老婦生起慕道之心。老婦親眼看見尊者的種種神變,知道是聖人,心裡生起敬仰與慚愧,立即誠心懺悔。老婦當天晚上命終,投生於曠野之地,在一棵樹下,食野果、飲生水以活命。

有一天,波斯匿王帶領群臣到曠野打獵,因為奔馳追逐鹿群,疲憊又口渴,看到遠處有一棵樹,樹下有人,於是往那棵樹奔馳而去,希望能得到水以解渴。當離樹不遠時,卻見前方有火燄生起,阻止人靠近,從燄火中看過去,見一人坐在樹下。

大王問:「你是誰?為何在這樹下?」那人回答:「我過去生是大王後宮年邁的宮女,名叫善愛。因為慳貪吝嗇,命終後投生於此。希望大王慈悲憐愍,為我設齋,供養佛及僧眾,使我脫離這衰頹鄙陋、充滿罪惡之身。」大王問:「如果為你供佛齋僧,所培植的福報,我怎麼知道你已經得到?」那人回答:「供佛齋僧,必得福報,大王一定能看到。」

波斯匿王聽後,勅令兵眾:「每隔一百步站立一個人,使訊息可以清楚傳達。我此刻先回城內,為樹下的人供佛齋僧。若是那人得到福報,你們要立刻將所見到的事,一個傳一個,讓我知道,就可以知道事情的真假。」

波斯匿王進城後立即設齋,恭請佛及眾僧慈悲應供,佛的祝願才剛說完,樹下的人面前自然出現各種美味佳餚。經過兵眾們的傳達,波斯匿王知道了供佛齋僧能增福報,是真真確確的事。因此,波斯匿王在佛前生起深刻的敬仰與信心。佛知道大王得度因緣已至,於是為大王說妙法,當下波斯匿王即得須陀洹果。諸比丘們,聽聞世尊所說,皆生歡喜心,深心奉行世尊教化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分別善惡報應經》提到,齋食供養佛及眾僧,能得到十種功德:一壽命延長,二形色圓滿,三肢節多力,四記憶不忘,五智慧辯才,六眾覩歡喜,七豐足珍寶,八人天自在,九命終生天,十速證圓寂。老婦善愛因慳貪,命終未能超生善道;波斯匿王受老婦之請求為其供佛齋僧,親見勝妙的功德,一念敬信,即得須陀洹果。透過供佛齋僧之殊勝功德,捨除慳貪的習氣,種下出世解脫之淨因。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
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/comments
在忙碌的生活中,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,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;所以「僧敲月下門」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,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。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!歡迎您訂閱與分享

2024-10-14
06:50
comments
No Rating